它不再是汽車廠常見的裝配線。在成堆的灰、黑、藍裝備中,不少橙色“機器人”頗為搶眼,頗有變形金剛“大黃蜂”的魅力。一條焊接生產線上,10多臺橙色機器人正在工作。它們看起來很笨重,可以將手臂伸入人們難以觸及的汽車內部。他們的手臂上下飛舞,焊接,打點和切割。偶爾會看到一個穿著工作服的人在附近“巡邏”。
機器人“入侵”
機器人入侵越來越多。在近幾年新建的主機廠中,自動化體現在從沖壓生產、機器人車身焊接、機器人噴涂到總裝檢測的方方面面。2012年,一汽-大眾佛山工廠使用機器人800余臺,自動化率達70%。現在,機器人已經在核心生產線上占據了主導地位,工人只是配角。鐵西工廠位于遼寧省沉陽市鐵西區。這是寶馬在中國的第二家工廠,也是全球第25家工廠。它生產BMW X1和BMW 3系。
華晨寶馬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奧拉夫·卡斯特納(Olaf Kastner)非常自豪地表示,鐵西工廠的技術水平與歐洲工廠相當,甚至在某些方面超過了歐洲工廠。“堪稱世界上最先進的寶馬工廠。” 魏說:“鐵西工廠應用的世界領先的汽車制造技術,代表了汽車制造業未來的發展方向。” “方向”指的是工廠自動化。中國汽車制造業的自動化已經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。汽車企業利用機器人、儀器儀表和自動化設備完成全部或部分產品加工的生產過程。以車身車間為例,“華晨寶馬自動化率” 中國第一家工廠沉陽大東工廠完成了75%,而鐵西工廠96%的工作由520臺機器人完成。一切都已自動化。
能力強的小機器人
目前,寶馬鐵西工廠車身車間的生產能力是平均兩分鐘完成一輛汽車。寶馬全新3系長軸距版車身焊點多達5772個。“這里的機器人操作精確,可以刺繡、翻書和打開飲料瓶,”一名車身修理廠員工說。
在鐵西廠的總裝車間,最大的亮點就是動力總成與車身的一體化工位,被稱為“婚禮工位”,基本可以做到100%自動化,小到每個螺絲的擰緊程度。電腦錄入系統。鐵西廠總裝車間負責人孫振中表示,目前該流水線產能為15臺/小時,今年年底將達到60臺/小時。效率和產品質量,確保產品的一致性。”
在獨立汽車分析師何秋輝看來,鐵西工廠實現如此高自動化率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寶馬銷量的支持。“沒有好的銷售,也不需要自動化。” 近10年來,華晨寶馬汽車年銷量從合資初期的8000多輛增長到2012年的近15萬輛。國內產能,以降低成本,獲得競爭力。” 未來10年,康思源認為,中國有3億左右的中產階級,豪車市場潛力巨大。寶馬將繼續擴大產能。目前,大東工廠年生產能力100臺,000 輛。到年底,鐵西工廠將實現年產20萬輛。華晨寶馬總產能將超過30萬輛。
我搶的不止“鐵”飯碗
私家車企業也受益于生產自動化。比亞迪2011年推出機器人,新開發的車型在噴漆、噴漆、焊接、沖壓等環節均由機器人操作。比亞迪質量部總經理趙建平表示:“雖然我們的自動化水平不如一些合資品牌,但比亞迪正在從過去單純的人群策略走向工業自動化。” 在比亞迪西安工廠的生產線上,ABB的自動噴涂和焊接機器人已被引入遙控車蘇銳自動噴涂生產線,自動化程度達到70%以上。
2012年,長城汽車以62.5萬輛的總銷量成為自主品牌銷量冠軍。魏建軍董事長表示,其飛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機器人在生產中的廣泛使用。目前,長城汽車已引進近千臺機器人,應用于沖壓車間、焊接車間、涂裝車間和總裝車間。自2003年推出機器人以來,近十年長城汽車已投入近7億元采購機器人。
鐵西工廠的主力機器人也是ABB。ABB機器人還應用于奧迪、上海通用、廣州本田等生產線。中國最大的機器人制造商的產品應用于一汽、上汽等。為了搶占這個市場,中國建立了30多個機器人產業園。
機器人≠工人
機器人來搶工作,工人不就得下崗了嗎?自動化生產減少了對手工勞動的依賴。車身車間每班只需要 310 名工人。如果沒有這些機器人,每個班次至少需要 1,000 名工人。由于中國人口結構的變化、最低工資的上漲和勞動力短缺自動噴涂生產線,機器人在替代工人方面確實具有優勢。“但汽車制造仍然需要工人,所有這些自動化都需要有人來維護、設置程序并告訴他們如何運行。” 孫振中表示,短時間內,機器人無法完全替代所有人工操作。
盡管工廠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,但傳統的生產方式仍將長期存在。“會有一些超高科技的工廠。” 何秋輝表示,自動化是一種趨勢,但自動化不能解決所有問題,同時必須提高管理水平,“科學的管理方法比自動化更重要,雖然豐田的自動化程度不是最高的,但它的效率、產品質量和成本不比別人差,這就是管理的力量。”
概括:
文中提到,自動化是一種趨勢,但不能解決所有問題,人力也無法替代。機器人雖好,但只能執行既定程序,只適合流水線作業。對于產品定制、零件維修等特殊操作,如果還用機器人操作,只會先車后車,后車后車。工人不必擔心被機器人取代,反而會因為機器人的存在而讓他們的工作更輕松、更有價值。